嚶其鳴兮 求其友聲
近來得空,發誓要把西班牙文學鉅作「唐吉訶德」一書看完(握拳)。記得十多年前,英國衛報發表一篇“公認”有史以來最好的一百部小說, 此書名列第一,但當時我不但沒讀過(現在也還沒讀完第一次啊,汗),連看到書名“Don Quixote”都認不出它是哪一本小說 >_<
我買的中譯版是楊絳翻譯台灣聯經出版,手上這二本上下冊是2001年初版第六刷(台灣初版是1989年5月),我記得是在2005~2009之間某一年的回頭書義賣展中挖到的5折書。
不過這部書實在稍嫌厚重讀著讀著,還是很容易讓自己分心地放下書去做別的事,或者先讀完了其它書。例如今天忽然來興,把譯者楊絳的「我們仨」找出來用了一上午時間翻讀,也擠壓了繼續”趕完“唐吉訶德的時間。
這年的十月六日「四人幫」被補,報信者只敢寫在手紙上,隨手就把手紙撕毀。好振奮人心的消息。 十一月二十日,我譯完《唐吉訶德》上下集共八冊,全部定稿。鍾書寫的《管錐編》初稿亦已完畢。我們輕鬆愉快地同到女兒家,住了幾天,又回到學部的陋室。因為在那間屋裏,鍾書查閱圖書資料特方便。校訂《管錐集》隨時需要查書,可立即解決問題。 《管錐集》是幹校回來後動筆的,在這間辦公室內完成初稿,是「文化大革命」時期的產物。有人責備作者不用白話而用文言,不用淺易的文言,而用艱深的文言。當時,不同年齡的各式紅衛兵,正逞威橫行。《管錐集》這類著作,他們容許嗎?鍾書乾脆叫他們看不懂。他不過是爭取說話的自由而已,他不用炫耀學問。 「嚶其鳴兮 求其友聲。」友聲可遠在千里之外,可遠在數十百年之後,鍾書是坐冷板凳的,他的學問也是冷門。他曾和我說:「有名氣就是多些不相知的人。」我們希望有幾個知己,不求有名聲。(我們仨p164)
後來查了一下,「嚶其鳴兮 求其友聲」出自於詩經小雅伐木。呃,中文百科在線有英文翻譯,但沒有白話文翻譯Or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