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才不小心轉電視,看到了民視新聞「台灣廣場」的一個小單元。電視畫面上一個陌生的男子臉孔,西裝筆挺,一口標準的的福佬話,「闡述」台灣是否有政黨政治的發言。 引起我注意的原因是,這位「學者」一直先以本土(台灣認同)做為對於各種政治政黨的先覺條件。他說,以美國的共和黨、民主黨為例,都是認同美利堅合眾國,而不是大不列顛國,所以才能有美國的「民主」政黨政治運作。(這是什麼理由啊?實在不懂)所以他話鋒一轉,因為台灣有些泛藍的政黨根本不認同台灣這個地方,所以無從建立良性的民主政治運作。這大概就是那位學者的發言論調。

老實說,我實在不明白,為什麼一種陌名其妙的「本土認同」的大帽子,就可以超越其它價值和意識的闡述與討論?如果說一個標榜著自由人權的社會是允許著認同的多元與辯證,為什麼還要偏執地擁載著獨尊的本土認同?還是一種倒因為果,因為害怕著所謂本土政權(即所謂現在既得利益者)的失勢,所以用這種目前強勢的本土論述來打壓其它價值和觀點的發聲?如果今天的台灣社會已發展到一個尊重人權文化多元包容的狀態,那麼一個屬於這塊土地的認同自然會深植著生於斯長於斯的人們情感血液裏,不管他/她的政治信念、經濟能力、宗教信仰、性別性向、地域城鄉,可以得到一個自由發展的機會……..

我越寫blog ,越發體會自己是一個不適合寫作,也不會說話的人。譬如台灣部落圈有人發起對於台灣公民社會的討論,算是回應著上星期「深綠學者」對於當前台灣民主運動的期望,希望在各種不同的發言臉孔呈現對於島嶼從過去現在的反省到未來的想望。我自己的問題就是許多感受或觀察,就是無法好好地把它疏理地有條不紊,或者是具體地把自己的意見或想法明白地記錄下來,然後在讀到別人文章的時候,覺得這正是我要問的,我要吐露的話語,但怎麼自己卻沒有把它表達出來的能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