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GO社群媒體一二事
去年年底離職前,我曾建議過所工作的組織,既然當下財務狀況尚稱穩定,考量目前工作同仁之間都具備高度同質性,其實應該考量找一個對網際網路有基本經營能力和興趣的人(喜歡網路應用技術新知具基本圖像影音編輯製作)來協助發展其在社群媒體上的開拓與維持之影響,以補充組織另一種戰力。我知道台灣有些NGO會請一名(大傳系畢)有媒體經驗的專職人員負責「媒體聯絡 ,公關,新聞稿」等任務。不過以台灣新聞生態的惡化,不少記者只要在臉書/PTT上”Contrl+C”,傳統新聞公關者的角色與工作內容早應該有所調整才是。不過這似乎只是我一個人天真的想像,在台灣NGO/NPO對於社群媒體的投入經營,也許還是限於自身議題工作量太多而資源又有限,只能沾著邊地用志工或是只用不到一半全職者的人力來慘淡維持。
當時之所以會有這樣的提議,大約是在2010年左右觀察到美國一些協助NPO發展媒體/外展/募款策略的顧問公司,已開始積極蓬勃對NGO/NPO進行如何使用社群媒體開拓「客戶」(支持者)或資源(金錢或志工)的能力強化教育。這可能是受到08年Obama大選勝出檢討,大家稱贊其高度細緻化的數位網路參與互動(digital engage)策略。而到了2014年後,果然有越來越多NGO開出了social media managers 這類的職缺。如果2014年11月台灣地方選舉之戰,是某種網際網路媒體網民力量超越傳統電子/平面媒體的里程碑,那麼或許期待台灣公民社會組織擅用社群媒體來與支持者正向互動,提高議題與訊息的能見度,組織的支持度,似乎是可以列入議程上來做討論和考量的題目。
如果說我個人對於台灣NGO社運圈裏此階段社群媒體經營有什麼批評,那就是大家只有使用臉書不斷用臉書,而欠缺完整多角化的技術推進和管道攻佔,這是3年前聽過Heather Mansfield「How to Launch a Social Media Strategy for Your NGO」入門級網路教學中所得到的粗淺感想。而最近翻讀了USAID於去年10月出版的「Social Media Guide for CSOs」,則更系統性補充了更多know what, think what 等本質性基礎,組織如何製定好其社群媒體政策--了解讀者的樣貌如何與之互動,以反省NGO本身宗旨任務與進一步化身為社群媒體時的態度責任。
讀這部分的時候,讓我回想5~6年前,當時正準備幫工作單位進行一項數位化計畫的申請準備時,一位義務提供諮詢建議的朋友私下問我,有沒有打算利用此機會重新思考建構組織運利用數位化工具的全盤性改變。現在回想越來,所謂接受改變的準備不是什麼事必用鍵盤掃描器滑鼠的數位型式,也不是凡事皆在臉書推特動態更新以求like, retweet數量極大化,而是某一種心理狀態mentality,一種不役於科技不從於理盲不迷於民沸,清楚組織的目標與手段之間的平衝應用,清楚地成為成員們共同方針。不過這個建議我當時沒有處理,而所謂全面的社群媒體策略,恐怕在5年來的發展只導向更為獨大集中的平台上,也只能被迫役於他人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