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花了點時間翻讀完了「世界銀行與NGOs-中止納瑪達水壩計畫中的倡議型NGO影響力」一書,應該要來記下一點心得筆記,但一直拖了下來,與其說自己懶倒不如怪罪(?)讀畢之後反而有一種悵然若失的感覺。

我自己對於世界銀行的認識其實少之又少,記得世銀的網站從1990年代中期後,就有一堆豐富的資料放在其上凡舉什麼扶貧指引、 社區參與、性別平等等工具書,讓門外人士(例如我)一開始如入寶山,但很快地就在其中迷失XD。

本書介紹宣稱要以世界銀行,這個二戰之後由美國積極主導的國際開發與合作的貸款資本提供銀行在1980年代印度「納瑪達水壩」一案上,倡議型非政府組織的遊說施壓策略,如何影響了世界銀行理事會決議終止對項高度爭議開發案(涉及當地居民不合理無安置迫遷以及自然水文環境生物的破壞)的貸款核發。所以不提該書標題雖然中有NGO非政府組織這個字眼,其實我本來只是想借著這本中文資料,多了解一些關於世界銀行的運作狀況(其實說穿了就是一家貨款銀行,但問題是我對銀行金融運作根本毫無概念,於我這種小小庶民它只有存款取款的功能啊Orz)。如果從這樣的觀點和心態,或許這本書還算有其參考閱讀價值。但如果說以為可以從這本書裏了解何謂倡議型NGO的遊說動員造成了對於世銀內部決策的影響,我自己覺得作者本身強調的那部份反而沒看到有什麼出奇驚人的演化觀察。這本由作者從博士論文改寫而成出版書的某些可取借鏡之處,我覺得就是下過功夫去爬梳整理出了世銀90年代對於納瑪達水壩貸款案的繁多文書資料吧。

但如果讀者期望以「納瑪達水壩」一案,能透過本書理解的是上世紀末反對由上而下的巨型開發計畫,草根社區組織如何與具高層決策遊說管道的國際大型NGO協手合作,阻檔唯經濟利益導向的投資案,我是覺得倒是不必抱此想望。

倒是在閱讀中,回憶起了十年多前曾經看過一部「淹沒」drowned out,雖然記錄片內容講什麼已經不記得,反而留下了一股模模糊糊的悲憤感受,近期再找了納瑪達水壩第一支記錄片A Narmada Diary來看,想以人民角度來了解計畫本身的問題者,建議可以先從記錄片入手。

重新整理一下我從網路上(尤其是這篇文章:The Story of Narmada Bachao Andolan)/該書中看到的資料。

納瑪達河谷開發計畫,是印度在獨立建國後,開國元勳尼赫魯一直希望能進行的重大國家發展計畫(就像孫文在建國方略寫說要開發長江三峽,以地盡其利),希望充分利用這條河流的水力資源作大型農業灌溉與電力開發。而這條納瑪達河長度約1300公里,流經印度三個省,所以印度政府所擘畫的開發計畫,沿著這條大河總共要興建大大小小有30個大壩, 135中型水壩與3000多個小型水壩。而其中光下游在古吉拉特省(Gujarat)的最大的一項薩達爾薩羅瓦調水工程Sardar Sarovar Project(也就是世銀原擬貨款資助的開發案),就估計要撤遷32萬當地居民。印度中央政府設置了一個專案委員會對於Nardama水力開發計畫作了開發調查,但也遇上一些行政技術和涉及各省之間利害糾紛的爭擾(尤其包括受影響居民的遷村土地處理),直到1978年方由Nardama爭議調解法庭(Narmada Water Disputes Tribunal)拍版定案,其中有一項決議,要求計畫受益最大的古吉拉特邦省要提供以地易地的政策來補償因水壩開發而家園消失的居民。但批評者說,許多有益於居民的決議卻不見有效落實,以土地補償為例,僅只於有産權的土主,佃農或部落居民拿不出土地證明的根本就將在動工後被迫眼睜睜地看著自己的家園消失在水底,而又沒法得到補償好在異地展開新生,只有流離失所的下場。

1994年世界銀行雖然終止了Sardar Sarovar Project貸款案,但印度政府執意地要繼續完成納瑪達水壩的興建工程,主要在印度的反對團體The Narmada Bachao Andolan,也曾經窮盡各種手段阻檔工程繼續,諸如絕食靜坐,街頭抗爭乃至法庭爭訟,(或許多少為迫遷者爭取到一些權利?不詳),終是無法阻止開發巨輪的無情輾展。